一、发生中毒事故的原因
(1)在化工容器管道及其他狭小的作业空间焊接有涂层(如涂漆、塑料,或镀铅、锌等)或焊接经过脱脂的焊件时,由于涂层物质和脱脂剂在高温作用下蒸发或裂解形成有毒气体和有毒蒸气等。
(2)由于设备内尚存在有超过允许浓度的生产性毒物(如苯汞蒸气、氰化物等),焊工进入设备内动火时而引起中毒
(3)某些焊接工艺过程产生较多的窒息性气体(如CO2保护焊过程产生的CO)和其他有毒气体,由于作业空间狭小(如容器或船舱内),通风不良等可能造成焊工的急性中毒。
(4)对可燃和有毒介质的容器采用带压不置换动火时,从焊补的裂缝喷出有毒气体或蒸气
(5)采用置换动火焊补时,置换后的容器内是缺氧环境,焊进人动火时引起的窒息
二、预防急性中毒的措施
(1)焊接经过脱脂处理或有涂层的母材时,在焊接操作地点应装设局部排烟装置。另外,也可以预先除去焊缝周围的涂层
(2)焊工进入容器管道内或地沟里施焊时,应有专人看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抢救。还应在焊工身上系一条牢靠的安全绳另一端系铜铃并固定在容器外,焊工在操作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即以响铃为信号,监护人又可利用绳子作为从容器里救出焊工的工具。
(3)对有毒和可燃介质的容器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时,焊工应戴防毒面具,而且应当在上风侧操作。根据风向风力,预先确定焊接过程中可能聚集有毒气体或蒸气的地区,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采用置换作业焊补时,在焊工进入容器之前,应先化验容器里的气体,必须保证含氧量在18%-21%范围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4)为消除焊接工艺过程产生窒息性和其他有毒气体的危害,在作业空间狭小的环境,应加强机械通风,稀释毒物的浓度
在车间厂房内的焊割操作,应采用局部排烟装置并经过滤后排出室外。当工作室内高度小于3.5~4m,或每个焊工工作空间小于200m,或工作间(室、舱、柜等)内部有结构而影响空气流动,而且焊接工作点的烟尘及有毒气体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浓度时,还应采取全面通风换气的措施(全面通风换气应保持每个焊工57m3/min的通风量)。